3月16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黄金档《创新进行时》栏目推出《探秘智慧钢厂》第二期节目,该栏目从多视角报道了中冶赛迪信息在湛江钢铁打造的全天候智能化码头项目。
吊装是一项精度极高且危险系数极大的工作,重达数吨甚至数十吨的物料,要实现精准调运,需要依靠吊车司机在驾驶室操控。在湛江钢铁24小时运行的码头上竟然看不到工作人员,吊车驾驶室里空无一人。繁忙的码头,为什么看不到工作人员呢?
其实,码头在运行之初,吊车也是由司机操控,随着科技发展,2019年8月开始,吊车的运行已经可以由电脑来控制,不再需要司机。
眼前这个金属“夹子”,最大能够夹起35吨重的钢卷,它仿佛长了火眼金睛,能够准确识别钢卷宽度,调整夹子的松紧程度,吊着钢卷往船舱上方移动,不到两三分钟时间,就稳稳地将钢卷放在了船舱里。
虽然没有司机控制,工程师却给吊车配备了更加锐利的“眼睛”。
中冶赛迪信息项目经理张彤提到:“要指挥夹具能够自动的把钢卷夹起来,首先得知道钢卷在什么位置,我们有专门的‘眼睛’能把位置都准确的扫描出来。”
在码头上的不同位置,安装了三台激光扫描仪,夹具上安装了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激光扫描,红外线反射,可以让吊车对码头上每一个钢卷的位置了如指掌。
每年,有将近1000万吨钢材从这个钢铁厂运出,以往这个繁忙的码头每个班至少需要11名工作人员,如今只需要5个人,就能保证其正常运转。这依托于钢厂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升级。
中冶赛迪信息研发的全天候智能化码头系统属于智能仓储系列解决方案之一,多项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湛江钢铁智能化码头一期、湛江钢铁智能化码头二期、八一钢铁智能化热轧钢卷库、欧冶链金智慧废钢库等国内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同时,该解决方案还可广泛运用于钢铁厂板坯库、棒材库、冷轧钢卷库等冶金全流程中间库和成品库以及其他重工业仓库领域,保障库区安全、高效、可靠、无人化的运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